悲看东方早报 悼念马达前辈

昨晚抵家尚早,早起下楼取报,一眼就看见《东方早报》悼念“报人马达千古”的头版版面,十分震惊,也十分难过。一路上楼,我所知道的马老(他在位时,人人称他老马,从来没有“马总”一类的称呼)任《文汇报》总编辑时的大事:发表《于无声处》剧本,刊登小说《伤痕》并开展讨论,拒批《苦恋》以及他对新闻改革的许多卓越见解,还有我与这位领导、师长的私人交往,如同电影般地在脑海里迭现。回家翻看新闻版,没有见到讣告,我想马老昨晚刚走,发讣告还来不及,不久前陈念云老人也是过几天才发讣告的。我粗心,只翻了A版就有事外出了。直到午饭后,我才发现,原来《东方早报》在B版“文化”版上给了马老整整七个版!其中,既有马老生平业绩的概叙,又有他的后辈、部下的追念。它所选登的《马达自述》(已故贾安坤兄为此书出版出了大力)中《舆论监督为何难》,确实是他的新闻思想中的核心论述。特别是:“早报”首次发表了马老最后传世的思考《马达十讲》,这比去年复旦大学张志安博士访谈、在《新闻记者》分两次刊登的文字更为系统、更为完整,是这位为中国新闻业贡献了毕生心血的报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地珍藏、学习。还要提及,“早报”选登的照片也是经过精心选择,是马老最有代表性的形象,马老走后如果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夜半几个小时内搞定的。我对《东方早报》此举感到由衷的钦佩。

谨转贴“早报”的4个版面,寄托对马老的深切哀思。 Read more…

3 Comments

中国会有一部新闻法吗?

接受《法治新闻传播》采访谈新闻立法

访问者:刘梦霞

受访人:魏永征

记者:今年三月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宣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新闻传播活动当然也要纳入法治轨道,自80年代人们提出要为新闻传播立法, 20多年过去了,想请你谈谈,我国的《新闻法》依然没有出台。中国的媒介法制建设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取得了哪些进步?

魏:好的。 Read more…

8 Comments

王勇平犯了什麼錯誤?

王勇平下台,在724“史上最混乱”的记者会后网上纷传,当局还出来辟谣,现在可成为真的了。

下台当然是犯了错误。那么他错在哪里呢?

人们说,他犯了“低级错误”。什么错误呢?“没有体现桥梁作用”。当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那是很不容易的,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当好,并不“低级”,因为很多官员都当不好,这很常见的。难道我们的官员都那么“低级”吗? Read more…

4 Comments

贺宛男:大公评级闹剧可以休矣

“大公国际”本来是个陌生的名字,可是自从日前它给予铁道部评上AAA,高于中国国家信用等级AA+之后,一下子名扬世界。

8月8日,铁道部发行金额200亿元、期限3个月的超短期融资券,由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评定,铁道部主体长期信用级别为AAA级。而此前,大公国际对中国本外币给出的信用评级为AA+。 Read more…

10 Comments

賀宛男:伤在美国为何总是痛在中国

三年前,明明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可中国伤得最重也最痛,美国股市不过跌掉30%多,可中国A股跌掉70%,更别说大批工人失业、农民工回乡。如今历史仿佛又在重演,一场美债危机,尽管奥巴马正式签署议案上调债务上限,使这个负债大国在最后一刻逃离违约风险,但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受害最深的又是我们中国。 Read more…

3 Comments

媒体如何处理受难儿童的形象?

陳教授問:

温州事故中活下来的小姑娘,电视中一会遮蔽脸部,一会又完全不遮蔽,还有那个被接着的从楼上掉下来的女孩,电视中也是一会遮蔽,一会十分清晰。到底该不该遮蔽,希望听听你的意见。


魏永征答: Read more…

No Comments

关于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和新闻自由

《世界新闻报》事件发生后,有些朋友和同学向我提出若干问题,由于忙于其它事情,拖延了几天,现在说一些看法: Read more…

6 Comments

贺宛男:透过财报五问铁道部

要不是铁道部发行200亿元短期融资券,按规定发行人必须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刊登财务报表和发行人简介,人们还真不知道,资产高达3.3万亿元的铁老大,2010年利润居然只有区区1500万元,资产利润率还不到十万分之一; 今年一季度其所属运输企业更是亏损37.6亿元。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财报公布不久又出了“7.23”动车追尾特大恶性事故,这份财报就更成了研究、剖析铁老大何以酿成如此大祸的重要证据。透过这份财报,笔者至少有五大追问。 Read more…

1 Comment

《人民日报》向何处去?

此次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除了铁道部成为众矢之的外,《人民日报》也被狠狠扫了一把。但它并不是无故受累,而是自己的表现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Read more…

5 Comments

把事实和意见分开:名誉权案的重要原则

评点《新闻记者》点评假新闻文章引起的名誉权案

上海《新闻记者》月刊自2001年起每年评点“十大假新闻”,十年共评点了100篇,其中有一件假新闻引发了一场名誉权诉讼:广州《新快报》对2010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将它用前一年意大利大雪照片错配“石家庄暴雪封城”的新闻报道列入“2009年十大假新闻”提起侵权之诉。日前,初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不构成侵权,判决驳回被告诉求[1] 。本案原告虽已提起上诉,但初审判决仍有相当理论价值,值得评点,因为判决体现了名誉权法[2]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把事实和意见分开。 Read more…

9 Comments

侮辱性言辞不是意见

荷叶边下的小猴儿问:

之前读过老师的《新闻传播法教程》,读了这篇文章还是有几处不太明白,还望老师能指点一下,本案中按照把事实和意见分开的重要原则来讲被告郭庆祥确实判的冤,但是我想请问的是,侮辱不是也是属于侵害名誉权的一种方式吗?那么这些‘才能平平’、‘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词语是不是属于侮辱的范围呢?从这个角度讲,是不是可以理解法院的判决有一定合理性呢?呵呵,对侵害名誉权还是不太理解。

魏永征答: Read more…

18 Comments

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名誉?

范曾名誉权案一审判决日前出炉,判决被告郭庆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的《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构成侵害范的名誉权。判决书在“经审理查明”部分引用了郭文对被他称之为“流水线”作画的大段批评文字后,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涉讼文章)通篇对范曾的诗、画、书法、作画方式及人格分别做出了贬损的评价,如‘才能平平’、‘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造成其社会评价的降低及精神痛苦,郭庆祥的行为已构成对范曾名誉的侵害。” Read more…

6 Comments

贺宛男:政府欠债 百姓买单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底有多少?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全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9.1万亿,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可是,本周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下称央行报告)却称:“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 30%,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供给主力。”有媒体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计算出平台贷款规模上限为14.4万亿元。 Read more…

9 Comments

让思想冲破牢笼/读魏武挥的文章有感

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体系http://weiwuhui.com/4200.html
《出版管理条例》和盛大文学http://weiwuhui.com/4199.html
百度危机  话表六头http://weiwuhui.com/4190.html

看了魏武挥的这几篇文章,颇为兴奋,这倒不只是出于我俩之间的关系,而是这组文章展示了未来内容产业的前景,值得品味。 Read more…

27 Comments

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述评和启示

内容提要:3月15日,英国司法部向议会提交诽谤法修改草案,并向公众咨询意见,修改1996年《诽谤法》,多年通行的诽谤法规则将会作出重大调整。本文介绍主要内容,并予以浅评。

关键词:诽谤法、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名誉权

全文見下:

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