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成立20周年暨李丹林退休仪式的讲话

今天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成立20周年暨李丹林教授荣休仪式。这两件事从我的视角来说,可以说是同一件事。为什么?我从头说起。

我与中国传媒大学结缘是在21年前,当时叫北京广播学院,是全国新闻传播学仅有三个博士点之一。那时我退休后到香港任教。这份原始日记表明:北广第一位与我有话语交往的是当时北广政法学院高慧燃院长,在2003年3月5日打电话给我商讨如何前来建设媒介法教学研究问题。一个月後,香港SARS流行,全境停课,我乘此机会直飞北京,丹林老师到机场接我,这是我第一位认识的北广法律系老师,当时她是法律教研室主任,还没有法律系。

半年后,我正式受聘为北广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研究生部周华斌主任到场颁发刘继南校长签发的聘书,高慧燃院长以及张、冯、齐三位副院长都到了。安排这天是因为我来北京参加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一个研讨会,提前一天抵达举行仪式。法学所这个会丹林也去了,是第一次我与她共同参加学术活动。就在会议间隙,学生朱志鹏联络河北电视台记者对我进行如何建设传媒法的访谈,这个视频留存至今,有3分多钟。

社科学院法律系就在不久后的次年成立。这张图片稍后的时候拍摄,何勇等老师在2006年左右调入,法律系大多数老师都在,但并非全部,比如鸿霞就没来。注意后面挂牌:“媒介法规政策研究中心”和“法律系”,这两个机构的主任都是李丹林。
“中心”和“系”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次学术会议,这里是最初的四次:传媒法热点和教学研讨会、传媒法教师高级研讨班等。当然也组织科研项目,后面再说。

2005年,法律系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7名,丹林与我各带两名。那时没有微信、腾讯会议之类,我在香港用Skype软件向学生上课,开了一个博客收取作业和讨论。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前沿的网络授课。两年後,他们顺利通过答辩毕业。下面这张集体照政法学院三位院长都到了。当中最高个是后来病故的张晓峰老师。
丹林这两个主任担任了10多年,2011年起,她与调入本系的郑宁老师等策划联合北京律协等每年举行传媒法十大事例评选会,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发展增加了文化法事例等,成为法律系一个有影响品牌项目。

2012年,主要是郑宁老师策划推出了电子刊物《传媒法律与政策通讯》,丹林担任编委会主任,郑宁是主编,很多具体工作由学生做。这份电子刊物有多种栏目,每两月一期,每期10多万字,经我审读修订定稿通过电邮或社交媒体分发,在传媒法教学研究圈内有相当影响,一共出了48期,总计500万字以上。现在我保存着全部刊物的底稿和正本。

学院给我的任务之一是把系内老师提升为博士。第一位入学并于2010取得博士学位的是张鸿霞。丹林在2006年成为我的博士生,这是2011年她的论文答辩会,答辩委主席是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冯军教授,有陈绚、刘亚南等教授组成阵容强大的答辩委员会,获得优等。答辩结束我就因事回上海了,没能参加她的学位授予仪式。请看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穿博士袍的英姿,以及后来出版的博士论文。

本系老师积极从事科研,成果不少。比如张鸿霞老师主编推出“传媒法研究丛书”,郑宁等老师将前面10年传媒法十大事例评点内容编辑出版等,这里来不及一一列举。今天兼是丹林荣休仪式,我就拿她做一个典型。在读博前,她就参加了本校曾庆瑞教授的重大项目,这本《电视剧法律问题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影视法导论》是我到法律系以后与她一起组织本系老师们撰写的。上一张图已经显示她的博士论文《广播电视法中的公共利益研究》,从法部门来说,主要涉及宪法和行政法,从方法来说,涉及不同法系的比较研究。这样她就在2012年申请英国牛津大学访学,这部《英国传媒监管研究》就是访学成果。下面每年一部的《英国蓝皮书》,都刊载有她的英国传媒发展报告,她可以说成为国内有数的英国传媒制度研究专家。2013年她申请获得关于媒体融合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立项,也获优等,出版了这本《中国传媒法治》。2010年後有一个外校教授,获得“文化法治体系的建构”重大立项,丹林被邀请负责一个子课题,组织学生写了50万字“文化产业立法研究”成为此书的第四编。可见丹林进入文化法研究领域也已有10多年了。

这是知网上丹林历年论文,因为有两个以上名叫李丹林的人,所以难以获得确数。可以看到不少是她的项目阶段成果。这篇《谁来监守监守者》是她在英国访学期间发生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议会为此就传媒监管发生激烈辩论,她天天从电视看辩论直播,用这些第一手资料写了此文,发到国内在《新闻记者》及时刊出。

丹林于2015年起招收博士生,这是最初每年一位的名单。第一位曹然博士现在已是苏州大学副教授,下面是他的两本专著。
日月如梭,丹林满60岁了,按制度该退休了。这天是全系老师举行旗袍马褂聚餐,祝寿饯别兼备,可以比较前面那张照片本系教师队伍的变化。这天是学院的荣休兼返聘仪式,丹林发表热情演讲。高慧燃前院长也发布视频为她祝福。

但是退休并非休息,只是意味着新的起点。有研究表明人在60岁到80岁是获得成就的最佳时光。丹林还有10名硕博研究生要指导。她主持的文化法学教材正在修改。她还应清华陈昌凤教授邀请担任马克思主义工程教材《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副主编,即主持新闻传播法规的撰写,还有两位也是本系出去的,一位是刘文杰老师,另一位就是曹然博士。她在60大寿那天还代表陈教授到清华汇报获得好评,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

最后,说一下丹林高度艺术天赋。她的歌声已经广为流传,响彻大地。她是母校北大校友合唱团的要角,多次参与重要演出。她把体育锻炼艺术化,这绸带舞也非常优美。各位可能还没有见过她的京剧角色化妆,我这个有70年历史的京剧业余爱好者眼感十分当行。
好,谢谢大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