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察“公众人物”概念在中国大众媒介诽谤案件中的应用》一文的说明

《考察“公众人物”概念在中国大众媒介诽谤案件中的应用》一文已经在《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7期(总第24期)上刊出,全文正文两万字,再加冗长的注释和文献目录,在内地已经很少有期刊可以一字不删地刊出,所以首先应当是感谢《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和主持这本杂志的浙江大学同行。但是我今天拿到样本,翻阅一通,发现了一些作为一本高水准的中文学术刊物绝不应当出现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是我在交稿时已经完全改正并且提醒过编辑的,使我深感失望。这些错误主要就是简体字转换成繁体字过程中发生的。

50年代中国政府实施的汉字简化,是汉字的重大变革。总的说来,繁简转换是有一定规律的,也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则,这是今天编制计算机字体转换软件的基础。但是还有一些转换的特例,特别是有两个以上繁体字合并为一个简体字的情况,今天要把同一个简体字根据上下文分拆为不同的繁体字,这是计算机无法解决的。所以一篇简体字文章转成繁体字,往往存在一些差错,这就需要作者或编者逐一改正。

《中国传媒报告》虽然在内地编辑,但是在香港出版,同时出版者也有使之成为一本世界华人学术圈内权威学术刊物的雄心,所以采取了繁体字。我有幸在刊物上发表过几篇文章,但是拿到刊物后都发现有若干差错。这显示我们年青编辑人员不懂得繁简对应的规则,中国文字学的根底不够。我曾经在一次会议上同邵培仁教授提及此事。我的意思是,认识繁体字对于中国内地年轻人来说也许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但是对于境外华人来说,这类繁简转换中出现的差错那就是最简单不过的错别字,是高小学生也不应当出现的,谁在作业里这样写是要扣分的。堂堂一家学术刊物不应当有这样的低级错误。建议配备一二位资深的从小受过繁体字教育的人士来处理这个问题。邵教授听了深以为然。

这次《中国传媒报告》向我约稿,我同鸿霞商量后决定提供此稿。我们使用汉语拼音录入,录入的是简体字,必须转化成繁体。转换是很容易的,但是改字是要很细致的。我改完后还特意在文稿前面用红字打上:

注意:本文已全部转换为繁体字,在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错字,已经一一改正,请不要再作转换或改动,以免出错。

我在11月9日写信给责任编辑还专门提到:

需要说明:贵刊是用繁体字,我们已经全部转换,并且逐一改正了简繁转换中通常发生的错误,如余秋雨(非餘秋雨),范志毅(非範志毅)等,请你们不要再动,因为过去我发现我发表在贵刊的文章有非常明显的繁体字错误,显示校对人员不懂繁体,有失贵刊体面。

但是我拿到刊物,却发现有些我改正的字又被错改了回来,或者有些对的字根本用不着改的却被改错了。列举于下:

范、範。我把转成繁体字的範志毅全部改成范志毅,现在又被全部改回为範志毅。范、範是两个不同的字。範者法也,模範一词,是一个连绵词,模和範都是制作物品的样板,模是木制的,範是竹制的,引申为仿效的对象。规範也是连绵词,意指行为的法则。而范在古代只是一个地名,后来就成为姓,没有其他含义。範字简化为范,範范不分,模範、规範写成了模范、规范。但是恢复成为繁体字,范志毅决不能写成範志毅,就像范仲淹不能写作範仲淹,范进中举不能写作範进中举。

云、雲。这两个字有一定联系。云是雲的本字,这是个象形字,后来把云字借代过来表示说话、表达的意思,古人就另外造了一个雲字来表示天上的水气,成了一个形声字,雨部云声。简化字以云代雲,可谓复古。雲、云在表示天上水气的意思上可以相通,但是雲绝对不能来表示说话的意思。文中出现“什么人有雲”、“如此雲雲”等词句,真是有些不知所云。

淀、澱。这两个字是不同的。淀的意思是浅水的湖泊,澱的意思是水中的沉积物,即沉澱之澱。北京市海淀区,是因为古北京这里有浅水湖而得名,在今天还存有颐和园的昆明湖等。海淀有写作海甸的,但是海淀区不可“繁化”为海澱区。

道、導。把领導、導演改作领道、道演等,那可真是一点道理也没有了。導的简体字是导,与道毫不相干。而且两个字读法也不同,導是第三声,道是第四声,不知为什么会发生内地小学生也不会犯的错?

儘、尽。盡、儘都简化为尽,但是尽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代表盡和儘,盡是动词,第四声,完结的意思,儘是虚词,第三声,退一步说的意思。所以“尽管”必须还原为“儘管”而不能写作“盡管”。

还有一些,包括我的繁体字姓名原来写作魏庸徵而被改作魏庸征等,这两个字说来话长,不一一说了。

我谨此说明:“考察”一文,以本博客贴出的PDF文档为准,《中国传媒报告》上文本的错误,不是作者的错。

写这么多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我想不是。作出以上说明,除了为文章作一必要而郑重的更正外,也是对《中国传媒报告》的爱护。理由前面已经说了。我真诚希望这家刊物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不要给人们留下这种被轻视的话柄。

4 Responses to “对于《考察“公众人物”概念在中国大众媒介诽谤案件中的应用》一文的说明”

  1. 我觉得这种文字上的错误,是不因当犯的啊,在校对的时候就应当校对出来啊,要么就是编辑根本不懂简体字,那为什么不聘用懂的人来做校对呢
    博主 对 hongxia 的回复: 2008-01-14 12:31:14
    不是不懂简体字,而是不懂繁体字。
    中国文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繁体字都有其产生演变的过程,是有理可循的,简体字把汉字简化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字的科学性,有的简体字改没有道理,特别是70年代末的一次简体字改革,没有道理的简体字太多,后来被迫取消。
    语言文字都是约定俗成。动用政权力量强制改文字,秦始皇一次,20世纪又一次(武则天时期的一次规模太小),其效果有得有失。失在于影响了中国大陆与境外和华文世界的交流。比方我们同台湾通email不得不使用英文,这为两岸统一增加了不便。

  2. 魏老师,涂昌波给您发了新年贺卡在我那呢
    博主 对 hongxia 的回复: 2008-01-14 12:24:18
    谢谢他

  3.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有老师您的稿酬,方便时可以看看。
    http://www.ccopyright.com.cn/servlet/Category?community=ccopyright&order=crnotice&desc=desc&id=null&author=%E9%AD%8F%E6%B0%B8%E5%BE%81&title=

    1 魏永征 新闻侵权的防范和补救
    2 魏永征 中国新闻法制的现状及发展
    3 魏永征 小主人一字价值1千万
    4 魏永征 当事人维权有理
    5 魏永征 偷拍·偷录合法与非法的几条界限
    6 魏永征 记者与警察

  4. 呵呵,老师的古文功底真是好啊!!祝老师假期快乐!!
    博主 对 xiujuan 的回复: 2008-01-25 16:50:33
    哎,繁体字不是古文字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