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法九问
1.新聞自由的權利主體是誰?是每個人還是新聞記者?
2.許可制與自由是沖突的還是可以兼容的?
3.中國新聞媒介和記者行為的合法性來源于哪里?
4.新聞采訪(新聞采集和訪問)的權利是新聞記者專有的嗎?采訪權的內容是什麼?究竟應該如何設置采訪權?
5.輿論監督可以成為一種權利嗎?如果可以,它的主體是誰?源于哪里?能夠列出這種權利的內容嗎?
6.限制和壓縮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可以達到爭取或者擴大新聞自由嗎?
7.新聞自由一定壓倒或優于其他所有自由和權利嗎?有什麼理由呢?
8.揭黑可否成為記者受賄的脫罪理由?
9.我國新聞媒介現在究竟有沒有法?如果說沒有,那麼多的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互聯網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算是什麼?如果說有,那麼人們為什麼還老是叨念著要制定新聞法?
每一问皆是个issue,一个可以做博士论文的切入点
九问,是先生设问、先生思考的,也是先生致力于求解的;九问背后,是先生给了我等“问题意识”,给我等启蒙的;九问,有几人能作出完整解答?何时芸芸众生都能说出一二,中国之民主自由人权宪政大业可成!
老师的九问可真把人给问住了,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带着这些问题,不断总结和思考。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全文
2009年11月27日 16:07中国记协网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09年11月9日修订)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第一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1.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使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呼声,批评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第二条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动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格调低俗、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3.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
4.采访报道突发事件要坚持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报道事件动态及处置进程,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第三条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1.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
2.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刊播新闻报道要署作者的真名;
3.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不刊播违反科学和生活常识的内容;
4.刊播了失实报道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响。
第四条 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
1.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成为专家型新闻工作者;
2.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验生活,在深入中了解社情民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3.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新闻报道发泄私愤,不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不向采访报道对象提出工作以外的要求;
4.尊重新闻同行,反对不正当竞争。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益,引用他人的作品要注明出处,反对抄袭和剽窃行为;
5.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不以新闻报道形式做任何广告性质的宣传,编辑记者不得从事创收等经营性活动。
第五条 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深入研究不同传播对象的接受习惯和信息需求,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
2.认真研究传播艺术,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采用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3.善于利用新载体、新技术收集信息、发布新闻,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
第六条 遵纪守法。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1.严格遵守和正确宣传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
2.维护采访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采访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
3.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
4.维护司法尊严,依法做好案件报道,不干预依法进行的司法审判活动,在法庭判决前不做定性、定罪的报道和评论;
5.涉外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对外政策和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
第七条 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
1.在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维护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2.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3.尊重各国主权、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多样性,报道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优秀民族文化;
4.积极参加有组织开展的与各国媒体和国际(区域)新闻组织的交流合作,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多做工作。
附则:对本《准则》,中国记协各级会员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实施细则,认真组织落实;全国新闻工作者要自觉执行;各级各专业记协要积极宣传和推动,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2012有没有看啊?
记协解读新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2009年12月04日 08:51: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11月27日,中国记协正式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国记协有关负责人坦言,《准则》从上次修订至今已经有12年了。12年来,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新闻队伍的人员结构、工作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修订正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原因: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据了解,《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1991年1月中国记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分别进行了两次修订。12年来,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新闻队伍的人员结构、工作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新闻战线在一系列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新鲜经验。与新闻实践相比,《准则》中的一些内容和提法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变化,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对《准则》的修订工作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内部起草。从2006年下半年起,中国记协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课题组,启动《准则》的修订工作。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多次提出对《准则》的修订意见,经过多次讨论,先后十几次形成修改稿。
第二阶段是广泛征求意见。从2006年年底开始,课题组把相对集中的修订意见,以书面、座谈会等形式分别征求了有关部门、《人民日报》等20多家中央和首都主要新闻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十几家新闻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60多位中国记协常务理事的意见,形成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提法,这些成果在修订工作中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第三阶段是进行大会审议。2009年11月8日,《准则》修订稿正式提交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在吸收理事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又对修订稿进行了修改。11月9日,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现场表决,审议通过了《准则》修订稿。
思路:修订坚持三项原则
《准则》的修订几易其稿,修订工作坚持怎样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呢?对此,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本次修订坚持三项原则,对《准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补充、完善。
“首先是突出指导性。新版《准则》充分吸收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新闻工作者、新闻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还增加了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些内容,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该负责人说。
其次是突出实践性。新版《准则》充分吸收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新闻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果,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积累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再次是突出针对性。深入研究新闻界出现的违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重点是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四大公害”,针对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规范性要求。
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此次是《准则》制定以来的第三次修订。那么,新版《准则》与1997年版相比究竟有哪些明显变化?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例有所变化。最大的变化是把原有6个方面的要求调整为现在的7条28款。与原有体例相比,这种条款式表述形式既能突出重点,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更便于新闻工作者学习和遵守。此外,还新增了“坚持改革创新”、“促进与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两条,把1997年版中“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的要求修改为现在的第四条“发扬优良作风”,把“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97年版中的第四条上调到第三条。这些变化,体现了我国新闻界对职业道德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内容上,新版《准则》比1997年版只增加了100多字,但内容更丰富、更能体现时代发展成果。”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这具体体现在3个层次: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和“三贴近”原则等写入《准则》;二是在基本要求上,把新闻职业道德细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等7项要求;三是在规范条款上,更加贴近新闻工作实际。比如,采访报道突发事件时应遵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善于利用新载体、新技术收集信息、发布新闻等。总的来看,新版《准则》真正做到了其中要求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落实:明年上半年集中学习
今年4月,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联合印发的《关于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抓紧修订、完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被列为今年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工作。如今,修订工作已经如期完成,如何贯彻落实新版《准则》则成为下一步值得关注的话题。
谈到这个问题,这位负责人透露说,明年上半年,中国记协将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组织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对新版《准则》进行集中学习,开展自我检查和评议,查找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和问题,在全国新闻界掀起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热潮。
按照附则要求,对新修订的《准则》,中国记协各级会员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实施细则,认真组织落实;全国新闻工作者要自觉执行;各级各专业记协要积极宣传和推动,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当然,有了新版《准则》并不等于就能彻底解决新闻界违反职业道德的问题。我们深信,在《准则》的指导下,只要新闻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只要全社会都来支持、帮助和监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就会越来越好,新闻战线的风气和氛围就会越来越好,新闻事业就一定会更加繁荣发展、欣欣向荣,新闻工作就一定会更加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和欢迎。”这位负责人补充道。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