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做诽谤案(名誉权案)的原告

老朋友江迅告诉我,他起诉的一件诽谤案件胜诉了。事情缘起2年多前,一个姓沈的女人召开记者招待会,诬称江迅拥有某种特殊身份,对她进行了“迫害”。有的媒体还作了报导,这给江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以至损害,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只好诉至法院。现在法院判决被告诽谤成立,需赔偿原告江迅85万港元。

江迅是香港的著名记者。记者在诽谤案中总是当被告,研究新闻诽谤案件成为一项专门的学问。但是记者也是人,也有名誉和名誉权,记者的名誉受到不法侵害当然也要诉请法律保护。所以记者在诽谤案中做原告虽然十分少见,却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案子发生在香港,香港实行英美法系的普通法,是按普通法判决的。例如按普通法,原告只需证明被告公开传播了有损原告名誉的言论,其它事项包括被告言辞是否真实,则需由被告举证。此外,说到英美法,国人往往会想到美国的萨利文案,认为这是保护新闻自由的典型案例。不过这个案例是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作出的判决,并不属于普通法的范畴,再说英国上议院早已在判例中确认萨利文原则并不符合欧洲人权公约,所以这个判例不可能在香港被引用。按照《基本法》规定,香港回归以后,仍然可以引用普通法的判例。

记者当了诽谤案件的原告,当然希望自己胜诉,普通法的原则比较有利于原告。比如说,江迅也可算是公众人物,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媒体都报导了此案说明了江迅在华语新闻圈的影响。如果对方可以引用萨利文原则(对方也曾经是记者)来同他周旋,这样从事实真伪到被告是否具有实际恶意的举证责任都要转移到原告方面,江迅要赢得这场官司,就要付出更大的精力物力,这当然是他本人和我们这些朋友们都不希望的。

江迅是位资深的新闻记者,是新闻自由的维护者和实践者。十年来他的作品我几乎全看过,有许多颇具影响的力作,当然不能说都是十全十美,也不能说一点差错也没有。但是他对新闻专业规范可以说是娴熟于心,运用自如,这使他从来没有踩到诽谤这条警线。这说明只要真正掌握新闻传播的规律,避免诽谤他人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从更大范围说,虽然香港并不实行萨利文案那样的“倾斜”原则,也没有听说香港的新闻自由由于诽谤案件而受到了不应有的限制。

人人都希望能够享有更多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空间,人人也都不愿意自己的名誉受到无端贬损,从两个位置都想一想,就会感到两种权益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说一个比一个更重要。人同此心。

13 Responses to “记者做诽谤案(名誉权案)的原告”

  1. 这个夏天,天气火热,冰鱼妹妹为了送到冰爽一夏!

  2. 哦,代写论文,轻轻飘过………

  3. 不错~~呵呵

  4. 不错~顶个

  5. 好久没来了,博主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赞一个!

  6. 感谢你给我们带来开心佳作!

  7. 百余家出版社核销事业编制 共计核销11594个
    2010年08月21日 11:09:3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记者今天(8月20日)从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今年8月16日,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转制出版社中,已有学习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等104家出版社办理了事业编制核销手续,核销事业编制共计11594个。

      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今天介绍,核销事业编制和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工作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目前,中央各部门各单位转制出版社核销事业编制工作进展顺利,注销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事业单位法人的工作也将于2010年年底完成。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自2009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规程》,明确核销事业编制和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的要求和工作流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协调、沟通,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央各部门各单位转制出版社办理法人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简化了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核销事业编制的手续。

      《通知》明确规定: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方案一经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即办理该出版社事业编制核销手续。

  8. 很不错的博客!

  9. 你好,我是一名男科医生,刚学会写博,可以交换个链接吗?

  10. 三网融合将为出版业带来什么

    2010年08月26日 09:47:00 赵婷 廖小珊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并明确指出要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7月1日,国务院对外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在内的12个城市入围。在这一场“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的新浪潮中,三网融合为出版业带来了什么?

    新技术触发 出版业无限想象

    从2001年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到2006年、2008年、2009年三网融合被多次提及,直到今年1月国家明确三网融合的时间表。这期间,三网融合经历了技术的变革,也融入了更多时代的新鲜血液。而对于新闻出版行业来说,三网融合带来的则是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技术的成熟为新闻出版业铺设了更宽广的发展通路。

    中华大典数字出版平台技术总监王勤认为:三网融合解决了信息通道的问题,在未来的生活中,三网融合将在文字、动漫、视频等形式上给出版带来更多机会。而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中心主任蔡立看来,三网融合对于出版业来说,意味着内容将在更多的平台上发布,形成多渠道的分发通路。

    据悉,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已经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开展基于卫星的互联网出版物总发行业务及全国连锁经营业务的许可资质,并成立了直播星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互联网出版物发行经营网络。

    据专家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实现无通信盲区,全面覆盖地域、空域、海域,达到全球无缝覆盖的关键手段,具有通信距离远、组网灵活、通信容量大、通信线路质量稳定可靠、机动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打破传统的网络通信业务,通过卫星技术实现远程访问,与音频、视频、图书结合,加强与地面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将实现用户终端设备上的学习和阅读。

    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3G上网的普及也将为出版业带来更为丰富的展示平台,并通过三网融合的技术使出版内容在更为广泛的受众中传播。

    互联网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新业态。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将在出版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信息高速路的作用。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7亿,约占网民总体的66%。移动网络、手机终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三网融合前景中,在手机阅读及无线阅读市场的巨大需求下,加之电子书厂商和中国移动的造势,电子阅读器的市场潜力也将呈现出相应的强劲势头。移动终端阅读已成为出版业目前最为重要的发展通路。

    新通道助出版业登上新高度

    三网融合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多个环节均将受益。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内容提供商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银河证券研究员许耀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网融合将使内容服务市场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内容服务商将成为市场主导。这一转变将对广电传媒、中视传媒等公司形成实质性的利好。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视频节目内容提供商将日渐受益于渠道多样化,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将不断提升。

    也有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有线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条件和运营能力接近,关键要看谁能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节目或服务应用。而在运营商对优质内容节目的争夺中,内容产业的版权收入有望大幅提升。

    业界人士指出,从国家对三网融合的规划中不难窥见,未来相互融合的业务将增加,主要体现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渠道的结合,如CMMB手机电视、有线宽带、互联网视频和有线互联网等。同时,未来三网融合业务的增加将给政府的监管职能带来更大的挑战。

    王勤更看好以视频、动漫为主的数字出版新业态。“我们讲的三网融合是信息通道的概念。动漫符合娱乐、音视频的要求,三网融合后,动漫将会有更多的通道发布。同时,三网融合对于制作影视视频的音像社来说也是绝好的发展机会。”王勤认为:当有比网络、手机更好的,如以电视为终端的消费形态和消费通道时,怎样满足这些坐在电视机前的受众的需求——“按需生产”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新的表现形式,或者在传统形式上增加新的内容。三网融合以后,通道有了、终端有了,主要考虑的是在上面反映什么内容,未来内容商将大有作为。”

    融合加快数字出版进程

    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年会发布的《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达799.4亿元,其中数字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网络版)、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发展迅猛,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逐步变化、阅读终端的成熟以及版权问题的改善,加之数字出版又与国家倡导的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低碳经济等主题相契合,行业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在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出版业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纷纷意识到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并着手发力数字出版。而随着三网融合实质性步伐的加快,三网融合也成为影响数字出版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关键要素。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徐凡告诉记者:“借助三网融合的契机,出版单位也应该有所作为,包括图书、电子音像制品等出版形式都应该成为三网融合下出版探索新业态的主要内容。”而对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来说,专业性的内容似乎局限了其在手机、电子书等移动终端上的发展,但是,在三网融合的机遇中,他们也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虽然移动阅读并不适用于专业的内容,但对于数字电视来说,我们可以有所作为,可能会推出一些相关的内容。利用三网融合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平台将有用的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该社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忠胜对于三网融合带给出版业的未来信心满满。

    而作为互联网出版和移动互联网出版典型代表的盛大文学、中文在线等,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与运营商和终端商展开合作,已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中的探路者。在三网融合的新机遇下,他们也希望掘得一桶金。

    中文在线内容中心总经理于静坦言:“网络只是渠道,我们最终面对和服务的始终是人,我们会争取建立围绕不同用户群体的内容、产品、服务策略,并将这些规划与三网甚至多网的渠道进行整合。”

    然而不可否认,在发力数字出版的同时,出版业也确实被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所拖累。“我们期待国家尽早建立数字出版的标准体系,使数字内容在制作和输出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同时,出版社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要有两个意识:一是版权保护意识,特别是数字版权的保护;二是要把资源管理好,要有意识地建立内容数据库,才能在技术成熟时拿出来使用。”李忠胜强调说。

    跨媒体出版 机遇中孕育挑战

    “三网融合给更多的数字出版企业创造了数字用户,很多此前没有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企业也可能找到机会。用户量的增加、用户群体的复杂化、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内容需求的碎片化使得挑战也颇为巨大。而尚未成熟的数字出版产业,将面临新一轮各路势力的洗牌,新兴的数字出版产业未必能够满足各种尚未固化的新用户的需求。”于静袒露出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出版业发展的担忧。

    此前,有业内人士曾列举三网融合的五大好处: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网络的整合,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业务提供的范围;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亚男认为,三网融合确实会使内容提供商的议价能力得以提升,网络的改善及传播介质的增加(如互联网电视等)为数字出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不过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首先受益的应该是传统影视内容提供商、视频内容提供商,由于传播介质及用户习惯使然,拥有纯文字内容提供商的直接机会可能要稍微晚一些。而同时,挑战也是并存的:一是传统内容提供商的思路转型,是否可以准确地把握进入机会;二是这种机会必然会招致众多的竞争者,有些竞争者可能是一种新兴的形态(即将互联网和传统厂商的运营理念相结合),对于传统内容提供商的竞争压力是比较大的。”

    “三网融合将使原有的媒体界线被打破,带来内容生产的全面数字化,给出版业走向跨媒体出版带来机会。对传统出版单位而言,我认为在做好内容结构数字化的同时,应开放思路,扩大内容的表现形式,利用三网融合带来传播渠道变化的时机,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服务。在挑战方面,三网融合使内容的传播渠道更加统一、便捷、高速,也使‘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更加无法厘清。”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如是说。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11. 第一次来观摩此博客 留个记号 方便下次造访 谢谢博主

  12. 不错的文章,帮楼主顶下!

  13. 楼主的博客不错~。拜读了主人的精彩。记得回访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