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丁飞:我国的传媒为什么会误读国防白皮书
魏永征注:
下面这篇文章,已经刊于不久前出版的上海《新闻记者》2009年第4期。但是作者昨日将它贴上自己在某个知名门户网站的博客上,却被迅速、干净、彻底地删除了。本文领衔作者,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人所皆知的、列于个位数的学者,我所敬佩的好友,他的文章,也会在网上遭此厄运,令人可恼。
请看看这篇文章,反动吗?“低俗”吗?“敏感”吗?即使以这些富有弹性的字眼来衡量,在一个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合理人”眼里,也是完全不沾边。它无非是就我们媒体误读我国国防白皮书的一句话,以至我国政府都要出来澄清这件事发表了一点感想。结论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很好落实江 泽民同志的打好五个“根底”的指示,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这有什么问题呢?如果要“上纲上线”的话,删除这篇文章的网站对泽民同志的指示是什么态度呢?
国防白皮书这句话会遭到误读,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汉语由于语法问题有时表达会不够精确,白皮书的英文本就没有发生误读。某种民族语言的精确性程度,这是客观存在。据说法语就比英文还要精确,所以重要的国际文件必须有法文本,这也是法国人对自己民族语言优越感的重要原因。说说这些知识有什么问题呢?难道就会贬低了我们华夏民族了吗?
一篇好文章,却被剥夺了网上传播的权利,这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任何原则只有全社会的真正认同、特别是有权者的真正认同,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规范。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已经说了好两年了,我深信提出这些概念的动机的真诚性,但是并不等于它就自然而然会在一两天内就普及为全民意识。有的人,有口无心,把它当成了随便使用的标签和教条。说管说,做管做,正当的言论照样会横遭践踏。我说过,言论自由在我国缺乏道义上的优势,这种情况不会因为提出了四个“权”就会立即改变,还需要多年的努力。
第二,任何政策必须“两点论”,“单边主义”是不行的。在言论表达的管理问题上,我们长期以来就是实行“单边主义”。我也说过,我们只说那些不该传播的言论予以传播是有害的(提醒这点当然必要),从来不说那些应当传播的言论禁止传播同样是有害的(这也是有事实证明的)。这是如今在这个领域“宁左勿右”盛行的政策原因。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请问主管部门,你们下达的指令,难道不是全部属于何种内容不准传播吗?有没有必须保障民众传播、不准删除的指令呢?如果有,说一条出来听听,好吗?
第三,对于言论实行检查制度是荒谬的,四百年前弥尔顿就说过。删除陈教授文章的网官,可以肯定连当陈教授的学生都没有资格,我怀疑他连文章都没有看懂。文章已经在国家教育部评定的新闻传播类权威级学术期刊《新闻记者》发表了,难道在内容合法性标准上也“一国多制”吗?你们不会是想搞分裂吧?
第四,根本的问题出在管理、出在官方。删除文章的网官是可怜的,就同我前一篇文章中说的没收合法报纸的物业公司保安员一样。他们都受饥饿规律的支配,如果不该传播的传播了,要丢饭碗的,所以只好一再加大保险系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丈。这很值得为政者深思。
这家门户网站,前年无理删除了我的同学徐景安先生的文章,徐没有陈那样好说话,一直抗议到他们的总部,迫使道歉。现在不知他们是否打算改进。
正文
2009年1月20日上午,中国政府发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我国相当多的传媒当天和第二天报道这条新闻时,对其中关于核武器问题的表述做了不正确报道。例如,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新闻节目该条的标题是“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人民网国内新闻的标题是:“国防部: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的新闻标题也是“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第二天《北京日报》9版“今日关注”头条,用半个版面报道了这则新闻,标题仍是《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这些新闻均是对《2008年中国的国防》的解读。只有二三家传媒的标题,使用了“中国主张各国承诺停止研发”这样的正确表述。
我们刚看到“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的新闻时,难以置信。因为自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开始,我方一向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世界核国家承诺共同销毁核武器。在别人没有承诺停止研发核武器的情形下,我国若单方面承诺停止研发核武器,这不等于“自废武功”、“自断生路”吗?这是政治常识。目前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宣布放弃拥有核武器,中国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单方面停止研发新型核武?
同日,我国以西的国家的传媒也较多的根据中国传媒的报道,发表了这一惊人的消息。新加坡时差晚于北京时间1小时,《联合早报》网站20日将“中国国防白皮书承诺停止研发新型核武”作为文章的大标题;英国的时差晚于北京时间8小时,BBC的报道则将“停研新核武”作为一个小标题,报道说:“白皮书还表示,中国已承诺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
在多数媒体第一时间一边倒的错误报道后,国防部的专家纷纷出面,指责这是媒体对国防白皮书“断章取义”的误读。环球网源引自《环球时报》的消息,以《媒体断章取义,专家:中国没承诺停止研发新核武》为题,对媒体的误读进行了指责和批评。与此同时,网上出现了大讨论,网友们都在分析,媒体与政府,谁对谁错。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第14章“军控与裁军”的第二段“核裁军”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中国主张所有核武器国家明确承诺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并承诺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
如果句中“并承诺”是与“主张”并列的话,其主语就是“中国”,也就是随后我国多数媒体的解读,这样惊人的观点,当然具有新闻价值;如果“并承诺”的主语是“所有核武器国家”(这是国防部白皮书的本意),那么这只是我国提出的倡议。在网上的大讨论中,很多网友提出了对这段话的修改意见,总结下来一共有四个:将逗号改成顿号;去掉逗号;在“中国主张”后面加上冒号;或者去掉“并”,在前面直接加上“主张所有国家”。总之,从句法上看,国防部白皮书原文表述确实有问题,存在造成歧义的可能性。
1月24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彭光谦(我国军事战略专家)的文章《开放自信的中国国防》,实际上相当于官方对这个问题的澄清。文章写道:
中国呼吁所有核武器国家共同采取行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中国并没有不切实际地宣称要单方面行动。中国作为世界核俱乐部中力量相对弱小的成员,在其他核大国未予积极响应的情况下,单方面行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有些西方媒体在报道白皮书时,显然是曲解了本意。
这个解释批评了外国传媒,其实错误的理解可能最早来自国内的传媒。不管怎样,由误读国防白皮书引发的风波算是过去了。
从传媒角度看,这一事件反映了我国传媒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国防白皮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纲领,是国策。我国的媒体,尤其是党和国家直接管理的中央级传媒,对国策如此的误读,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政治错误,也为外人嗤笑。国防白皮书发布的目的,在于提升我国军事的透明度,消除外界误会,如今却由于白皮书文字表达的功底不够、接着由于我国传媒的政策水平较低,造成新的误会。
白皮书原文确实存在可能的歧异,但站在传媒人职业工作的角度反思整个事件,传媒对国防白皮书的误读,主要原因不在中文表述上的可能造成的歧义,而是记者缺乏基本的政治知识,不熟悉党的基本理论。一些非中央级的传媒,同样没有问题意识和自己的思考,盲目跟风。我们现在回头看,其实解决方法还是有的:
首先,1月20日在关于国防部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上,既然这是个“新闻点”,为什么在1个多小时的提问时间内,包括央视、中国日报在内的10位记者提了21个问题,却没有一个问题涉及“停研核武”?既然是关乎国策的重大问题,文章发表前记者是不是可以和国新办或国防部的官员沟通一下呢?
其次,国防白皮书发表的当日,同时发布了官方的英文版。这个版本的意思表达清晰,不存在歧义。英文版的这句话是这样的:
China holds that all nuclear-weapon states should make an unequivocal commitment to the thorough destr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 undertake to stop research into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nuclear weapons, and reduce the role of nuclear weapons in their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这里,动词undertake(承诺)显然是以all nuclear-weapon(所有核武器国家)为主语的。如果以China(中国)为主语的话,undertake则需要与holds一致,使用第三人称单数undertakes。因此,这句英文虽然结构与中文类似,却不会引起误会。在这里,如果记者对照英文版的话,也是能够避免误读的。
江泽 民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时要求记者要打好五个“根底”,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分别是“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这些要求似乎比较“虚”,但面对刚才发生的传媒的问题,显然这些要求是必须的。我国的传媒人应该具有基本的政治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对重大事项的基本态度,不然,以后可能还会在其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出现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误读的差错。
(陈力丹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丁飞为该校研究生)
Leave a Reply